8月24日晚,中山市文化藝術中心大劇場迎來了一場獨具民族風情的音樂盛宴——“民族之聲—坡芽歌書文字之芽”合唱專場音樂會。音樂會將云南古老的坡芽情歌與現代合唱藝術相結合,讓中山市民近距離感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坡芽情歌的獨特魅力,讓這一珍貴的民族文化瑰寶在當代舞臺上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推動非遺保護與傳承的同時,也為促進民族團結、推動文化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當晚不到7點半,早早趕來的市民聚滿了大劇場門口。晚8點整,演出準時開始。與尋常合唱音樂會迥然不同,本次音樂會在“坡芽情歌”項目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農鳳妹與農麗英的原生態(tài)演唱中拉開帷幕。兩位傳承人手持繪有81個坡芽符號的土布,一邊婉轉吟唱開場曲《遠古的歌》,一邊緩步登臺。每一聲吟唱都仿佛穿越時空,將觀眾帶入那個用圖畫文字傳情達意的浪漫年代。伴隨著她們深情的演唱,旁白娓娓道來“坡芽情歌”的歷史淵源與文化內涵。

正當觀眾沉醉在這天籟之音中時,一聲渾厚的長號突然劃破夜空,舞臺燈光瞬間熄滅。觀眾入場口亮起溫暖的光芒,身著壯族傳統服飾的合唱團成員載歌載舞,唱著歡快的壯族民歌《趕瓏端》進場。他們用熱情洋溢的歌聲和生動活潑的舞姿,將現場氣氛瞬間點燃,讓觀眾仿佛置身于壯族村寨的節(jié)日盛會中,感受到最原汁原味的民族風情。
據悉,云南富寧壯族坡芽歌書是駱越族群原生自創(chuàng)的圖畫文字,壯鄉(xiāng)兒女天籟歡歌的情愛密碼,詳細記述了一對青年男女從相識、相知、相戀,到相約白頭偕老的動人故事,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被稱為“天下第一部圖載歌書”。

本次音樂會中,云南坡芽歌書合唱團傾情演繹了17首精選佳作,曲目涵蓋壯族、傈僳族、藏族、彝族等多個民族的民歌。其中專為坡芽歌書合唱團成立十周年創(chuàng)作的《聽見和聲》是在全球范圍內首次面向大眾展演。
“今天的舞臺非常重要,我們希望借助這個舞臺讓更多人了解坡芽歌書、了解云南的民族音樂。”該合唱團團長黃祥介紹,該團成立于2012年,憑著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和堅持,他們已將坡芽情歌從邊陲山村唱到了國際舞臺,曾赴美國、俄羅斯、泰國等國家展演。當晚音樂會共有35名成員參演,上半場主要獻唱坡芽情歌與民謠,下半場展演云南民謠歌曲。

“最后一首《花腰彝弦》最具有挑戰(zhàn)性,這首歌節(jié)奏復雜,又要求邊歌邊舞。但為了本次展演,大家又精心排練了近一個月?!痹颇掀卵扛钑铣獔F常任指揮葉明菊坦言,這次來中山演出,她感受到了這里濃郁的文化氛圍,希望通過音樂會和中山觀眾產生心靈的共振。她還介紹,當晚17首曲目中,不少作品都具有創(chuàng)新性,將原生態(tài)歌聲與現代創(chuàng)作手法巧妙融合,形成裂變式的新型聽覺。
“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這種好聲音,是一種藝術的享受?!笔忻裥ば〗闶且幻窀钀酆谜?。她坦言,雖然聽不懂壯族語言,但她認為音樂本身就是最好的溝通橋梁,“那些歡快的旋律和動人的節(jié)奏,讓我仿佛親眼見證了一對戀人從相識、相知到相戀的完整過程,每一個情感變化都能在歌聲中找到共鳴”。
編輯? 張英? 二審? 朱暉? 三審? 程明盛